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示范教学活动

发布时间:2025-10-10浏览次数:

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宗教工作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和全国、全省宗教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学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月活动的部署,10月9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成功举办《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示范教学活动。本次示范课由全国第二届《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教学展示活动一等奖获得者刘丽丽老师主讲,通过创新教学设计和深度理论阐释,为师生呈现了一堂精彩的思政示范课。

刘丽丽老师以天下秩序与华夏共同体演进为主题,从文字这一中华文明重要载体作为切口,揭示华夏共同体的孕育。课堂教学通过精妙的设计和构思把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通过3D文物复原视频、甲骨文破译互动等数字化教学手段,使抽象理论具象化,教学内容鲜活化。在课后经验分享环节,刘丽丽结合全国第二届《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教学展示活动参赛经历,提出三维驱动教学提升法:内容建设方面,强调以精准选题+鲜活表达筑牢课程根基通过小切口透视大主题,用逻辑链串联知识点,让理论穿上故事外衣;心态管理方面,倡导将追名次的焦虑转化为磨课程的专注,以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定力深耕教学;身心健康方面,分享了通过规律运动、科学膳食保持高强度备赛状态的实践经验。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梁杰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本次示范课体现了三个突出特色:一是理论阐释有深度,将文物考据与共同体理论有机结合;二是教学设计有创新,运用数字技术赋能传统思政课堂;三是师者风范有温度,展现了新时代思政教师的育人情怀。强调,全院教师要以此次示范教学为契机,打造更多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金课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

此次活动通过示范教学+经验分享+专家点评的立体化模式,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把中华民族共有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深植人心。学院将持续深化教学改革,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入脑入心,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供稿:尹庆永,审稿:胡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