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伟大抗战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9月22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召开“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专题教学研讨会。会议由学院副院长胡海涵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思政课教师参会。

会议围绕伟大抗战精神的理论内涵与教学实践展开深入研讨。胡海涵强调,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学的重要资源。她指出,全体教师应以“大思政课”理念为指引,深入挖掘伟大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勇担时代使命。
在交流环节,各教研室代表结合课程特色分享教学思路。形策教研室主任吕洛乐提出,可通过“历史情景再现+现实案例分析”模式,将伟大抗战精神与当前国际形势相结合,增强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形策教研室教师尹炳哲建议,收集相关图文及视频资料还原历史场景,打造沉浸式课堂,提升教学感染力。习概论教研室主任张倩从理论维度出发,提出将伟大抗战精神融入党的百年奋斗史教学,引导学生理解“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概论教研室教师王晓毅建议通过组织学生观看采访抗战老兵视频,以第一视角感悟伟大抗战精神力量。概论教研室主任孙松松提出聚焦“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和中国伟大抗战精神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意义在哪里”两个问题融入课程;德法教研室主任刘丽丽强调,把学生军训感悟与伟大抗战精神结合导入第一堂课,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与道德判断力,深化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解。

最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兼院长梁杰进行总结讲话。她充分肯定了各教研室的创新思路,并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强化理论阐释,筑牢思想根基,更新教学理念,充实教学内容,不断提升育人能力;二是注重实践教学,用好本地红色资源,开展“行走的思政课”;三是深化教学改革,以“伟大抗战精神”专题为切入点,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她号召全体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传承红色基因,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此次研讨会为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方向,学院将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持续开发优质课程,丰富教学资源供给,打造更多更亮的“大思政课”品牌。(供稿:尹庆永,审稿:胡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