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11-04-09浏览次数:

一、大纲说明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一门必修课,其基本内容是全面论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涵义、形成发展过程、科学体系、历史地位、指导意义、基本观点以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及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二、大纲内容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教学内容:

1.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和科学体系

1.3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1.4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

1.5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

1.6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7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1.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1.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1.1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教学目的:

1. 理解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2. 了解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

3. 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

4. 掌握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5. 理解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6. 理解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

7. 掌握邓小平理论的主题和基本内容。

8. 理解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9. 理解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10. 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11. 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主要内容和主题。

12. 掌握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13. 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二章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

教学内容:

2.1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2.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

2.3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教学目的:

1. 掌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科学含义。

2. 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相互关系。

3. 掌握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

4. 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5. 了解理论创新的重要性。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与实践

教学内容:

3.1近代中国国情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3.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3.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3.4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3.5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

3.6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的建设。

教学目的:

1. 理解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主要矛盾和中国革命发生的必然性。

2. 掌握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

3. 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

4. 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分两步走及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

5. 理解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

6. 掌握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与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纲领的关系。

7. 掌握中国共产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三个主要法宝。

8. 理解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及其实质。

9. 理解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10. 理解中国革命中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11. 掌握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经验。

12. 掌握在农村和战争环境中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主要内容。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和实践

教学内容:

4.1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思想

4.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4.3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总结

4.4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4.5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

4.6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

教学目的:

1. 理解建国之初的国情。

2. 掌握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原因与条件。

3. 掌握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和基本思想。

4. 理解我国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和基本经验。

5. 理解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和基本经验。

6. 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7. 掌握以苏联为借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内容。

8. 掌握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党的中心工作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总方针。

9. 掌握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和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的思想。

10. 理解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和实现中国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教学内容:

5.1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5.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教学目的:

1. 掌握邓小平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曲折历史的反思和总结新的实践经验,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2. 掌握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新概括的内涵。

3. 从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认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4. 理解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教学内容:

6.1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6.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6.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

6.5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步骤。

教学目的:

1. 理解国情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立论的基础。

2. 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基本特点和主要矛盾。

3. 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4. 掌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

5. 掌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

6. 掌握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关系。

7. 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条基本经验。

8. 理解 21 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三步走”的战略步骤。

9. 掌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第七章: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教学内容:

7.1中国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必然性和意义

7.2对外开放的格局

教学目的:

1. 掌握认识改革的必然性、性质和意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

2. 掌握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教学内容:

8.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8.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8.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8.4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8.5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教学目的:

1. 掌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思想及其意义。

2. 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必然性、涵义及特征。

3. 掌握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的存在原因。

4. 掌握公有制经济的涵义、主体地位的体现及实现形式的多样化。

5. 理解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作用。

6. 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及其原因。

7. 理解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8. 理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和先富与后富的关系。

9. 掌握邓小平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

10. 理解调整经济结构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的重要性。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教学内容:

9.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

9.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9.3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9.4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教学目的:

1. 理解民主的涵义及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

2. 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3. 掌握邓小平提出的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命题。

4. 掌握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的统一起来。

5. 理解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基本要求。

6. 掌握依法治国的涵义和重要意义。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教学内容:

1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10.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内容

10.3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学目的:

1. 掌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2. 理解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

3. 理解什么是先进文化,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4. 掌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和中心环节。

5.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及双百方针。

6. 理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教学内容:

11.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含义意义

11.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

11.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

基本要求:

1. 理解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和重大意义。

2. 掌握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3. 掌握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

第十二章国家统一战略构想和实践

教学内容:

12.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12.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12.3“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12.4“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12.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教学目的:

1. 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形成。

2. 掌握“一国两制”构想的涵义和基本内容。

3. 掌握“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4. 理解港、澳回归后落实“一国两制”的实践。

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教学内容:

13.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的发展

13.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3.3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13.4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教学目的:

1. 掌握对时代主题的科学认识。

2. 理解认识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3. 理解中国外交政策的原则和宗旨。

4. 理解我国关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内容。

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教学内容:

14.1全心全意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14.2加强各族人民的团结合作

14.3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14.4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教学目的:

1. 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

2. 理解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旗帜,加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3. 掌握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教学内容:

15.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5.2坚持党的领导与改善党的领导

15.3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教学目的:

1. 掌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和作风所决定的,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

2. 掌握新的历史时期,党面临着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按照“三个代表”要求,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加强党的建设。

三、学时分配

内容

学时分配

合计

讲授

实践课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4

 

 

 

18

 

 

4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

2

4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与实践

2

2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和实践

2

4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2

4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2

4

第七章

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2

4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2

4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2

4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

4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

4

第十二章

国家统一战略构想和实践

2

2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2

2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2

2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

 

复习考试

 

4

4

合计

 

36

18

54

四、教学环节

1.备课教案

2.课堂教学

3.课堂讨论

4.作业批改

5.考查测验

(1)考核方式:第一学期考试,第二学期考查。

(2)计分方式:

第一学期考试:平时成绩(包括出勤、作业、回答问题):30%;卷面考核成绩:70%。

第二学期考查:平时成绩(包括出勤、作业、回答问题):30%;实践小论文成绩:20%;考

查作业成绩:50%。

五、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毛泽东思想概论(专科版)》,张宝明主编,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

2.《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3.《“毛泽东思想概论”疑难解析》,王顺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4.《中国革命史》,国家教委社科司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5.《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刘健清、李振亚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

6.《邓小平理论研究述评》,秦宣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要思想教程》,李君如主编,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

8.《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6.2

                                                                马列教研室

二〇〇八年六月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