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11-04-09浏览次数: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简称“中央16号文件”),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实施方案》,由过去“两课”中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课程,改革而成的一门课程。“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重要课程。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主要内容,以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增强学法守法的自觉性,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旨在通过课堂教学以及社会实践,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以德治国”的思想,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大学生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大学生尽快的适应大学生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大学生高尚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大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有较全面认识和掌握,并能运用相关理论解决人生道路上出现的思想道德或法律方面的问题,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

三、教学要求

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当前大学生的特点和现实情况,一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二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要把民族精神教育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三是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要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四是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五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

四、教学内容

论  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理论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帮助大学生了解大学学习生活的新特点,认清肩负的历史责任,树立明确的成才目标;认识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意义和在本课程中的主线作用;了解本课程的特点、内容及学习方法,激发起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

1、认识当代大学生历史使命,明确成才目标,塑造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2、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教学难点:

本课程的特点和作用,学习本课程的意义。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适应人生新阶段

一、    认识大学生活特点

二、    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三、    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四、    培养优良学风

第二节         肩负历史新使命

一、    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二、    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三、    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第三节         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一、    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

二、    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

三、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四节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一、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

二、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方法

思考题:

1、       你在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方面存在哪些问题?你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2、       上大学后你的目标是什么?如何实现你的目标?

3、       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有什么意义?

4、       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理论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帮助大学生认识理想信念在成长成才中的重要意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马克思主义信念,正确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理想与实践的关系,把握实现理想的基本条件,促进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教学重点:

1、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2、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3、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教学难点:

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第三节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一、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二、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三、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思考题:

1、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

2、如何认识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关系?

3、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4、结合历史与现实,谈谈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认识。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理论学时:4;实践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

帮助大学生深入认识爱国主义这一民族优良传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大学生将远大的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继承爱国主义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做新时期忠诚的爱国者。

教学重点: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教学难点:

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第二节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

二、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三、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

四、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第三节 做忠诚的爱国者

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二、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三、增强国防观念

四、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思考题:

1、当代大学生应怎样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2、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为什么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3、大学生怎样培养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4、成为一个忠诚的爱国者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理论学时:6;实践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较为系统地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理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关人生是什么、人生意义是什么等基本问题,领悟人生真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积极投身人生实践,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教学重点:

1、  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2、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教学难点:

1、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2、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教学基本内容 :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第二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三、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四、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第三节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一、协调自我身心关系

二、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三、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四、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思考题:

1、思考人生问题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有什么意义?

2、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什么关系?大学生应具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3、为什么正确的人生观要以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为核心?

4、为什么说人生价值在于人的创造性社会实践?

5、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效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理论学时:6;实践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道德的基本理论知识,帮助大学生深刻认识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自觉继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和人类道德文明的优秀成果,弘扬社会主义道德;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

1、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

2、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基本原则;

3、大学生与诚信道德。

教学难点:

1、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

2、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基本原则。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第三节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一、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二、大学生与诚信道德

三、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四、课程复习总结;

 思考题:

1、大学生应当怎样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

2、在新时期为什么要倡导和实践为人民服务?

3、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要坚持集体主义原则?

5、谈谈大学生为什么要树立诚信品质?

6、怎样认识和实践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社会秩序

理论学时:4;实践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习和认识在公共生活中维护公共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即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特点和作用,了解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帮助大学生树立在公共生活中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规范的意识,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

1、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2、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教学难点:

1、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2、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三、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基本手段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一、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

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思考题:

1、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有哪些特点?怎样才能维护公共生活秩序?

2、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何意义?

3、大学生应如何增强公德意识?

4、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5、大学生在使用网络时应如何加强自律、遵守社会规范?

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

理论学时:6;实践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认识职业活动的特点,以及与职业活动相关的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自觉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法律素质,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做好艰苦创业、实践成才的准备;同时学习与恋爱婚姻有关的道德与法律规范,帮助大学生正确对待恋爱婚姻问题,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

教学重点:

1、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2、职业生活中法律的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

1、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

2、爱情与人生。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一、职业与道德和法律

二、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三、职业生活中法律的基本要求

四、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培养

第二节 大学生择业与创业

一、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

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

三、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

第三节 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

一、爱情与人生

二、婚姻与家庭

三、家庭美德

四、婚姻家庭法律规范

思考题:

1、为什么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法律规范?

2、如何理解劳动者的法定权利和义务?

3、大学生应如何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与法律素质以适应社会的要求?

4、应当怎样认识爱情与人生?

5、道德和法律对婚姻家庭关系调整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理论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体系及运行机制,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的精神,帮助大学生树立依法治国的法律理念,增强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自觉性,掌握社会主义法律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重点:

1、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2、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教学难点:

1、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

2、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二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

二、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

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

第三节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一、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

二、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

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第四节 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一、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二、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思考题: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2、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标志是什么?

3、如何理解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4、法律思维方式有哪些基本特征?

5、大学生应如何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理论学时:7;实践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习我国宪法、实体法、程序法的基本知识,帮助大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以及公民在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增强对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认同感和维护法律尊严的责任感;学会面对和正确处理生活中常见的法律问题,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重点:

1、宪法的特征和原则;

2、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教学难点:

1、我国的国家制度;

2、我国的民事法律制度。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一、宪法的特征和原则

二、我国的国家制度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四、我国的国家机构

第二节 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

一、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

二、我国的民事法律制度

三、我国的经济法律制度

四、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

第三节 我国程序法律制度

一、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律制度

二、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律制度

三、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律制度

四、我国的仲裁法律制度

 思考题:

1、如何理解我国宪法的地位和作用?

2、如何理解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3、举例说明依照法律程序维护合法权益的意义。

结束语  立志做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理论学时: 1

一、做“四有”新人是社会主义事业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

二、开拓视野、发奋学习,打下坚实的知识和理论功底;

三、加强修养,磨练意志,砥砺品格,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课程复习总结;

五、《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学时分配表

 

序号

课程内容

课时分配

理论

实践

合计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1.适应人生新阶段 2.肩负历史新使命3.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4.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4

 

4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1.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2.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3.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6

 

6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2.新时期的爱国主义3.做忠诚的爱国者

4

1

5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2.创造有价值的人生3.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6

1

7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1.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3.弘扬社会主义道德4.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6

1

7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社会秩序

1.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2.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3.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4

1

5

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

1.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2.大学生择业与创业3.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

6

1

7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1.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2.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3.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4.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4

 

4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1.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2.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 3.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

7

1

8

结束语

立志做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1

 

1

总计

 

48

6

54

六、教学环节

1.备课教案

2.课堂教学

3.课堂讨论

4.作业批改

5.考查测验

(1)考核方式:第一学期考试,第二学期考查。

(2)计分方式:

第一学期考试:平时成绩(包括出勤、作业、回答问题):30%;卷面考核成绩:70%。

第二学期考查:平时成绩(包括出勤、作业、回答问题):30%;实践小论文成绩:20%;考

查作业成绩:50%。

七、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高教出版社     2006年8月第一版

《思想道德修养》 教师参考用书    高教出版社

《思想道德修养》 学生参考用书    高教出版社

 

 

德育教研室

二〇〇八年六月修订